垄断救命药有多爽?罚款1个亿没感觉,反垄断法不是事儿

发表时间:2022-04-14

作者| 猫哥

来源| 大猫财经

前几天,福布斯杂志更新了2022年的全球富豪榜单。

在这个地产富豪们一撅不振、互联网巨头接连“退休”的尴尬节点,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凭借着4550亿的身家,毫无疑问地坐到了中国首富的位置上。

虽说钟老板的个人财富比去年缩水了近1000亿,农夫山泉的股价也较最高点近乎腰斩,但他的财富版图依然十分稳固,靠的是什么呢?就俩字——垄断。

很多人都知道,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。

防治的办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打HPV疫苗。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HPV疫苗被外国制药公司垄断,不仅卖得贵、想打还得预约,难度跟摇号差不多。

嗅到了这里的巨大商机,万泰生物杀入了这个赛道。

2019年12月,万泰生物的疫苗“馨可宁”获批上市。作为首个国产HPV疫苗,填补了国内市场中的巨大空缺,独门生意、又是刚性需求,四舍五入也算是半个“垄断药”了。
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万泰生物的疫苗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。借着这个东风,万泰生物于2020年顺利登陆A股,股价也从8元暴涨至285元,翻了足足34倍。

而这个万泰生物的实控人,恰恰就是如今的中国首富钟睒睒。

既然垄断药这么赚钱,难免会有人动起类似的心思。

不过医药研发是个苦差事,不仅烧钱、研发周期也不短。像万泰生物的HPV疫苗,就是在2003年立项、熬了十几年才投产,换一般人早就扛不住了。

假如研发不出来咋办呢?那就砸钱收购吧,于是为了利益,什么奇葩事都能出来。

2019年的时候,咱们中国的先声药业高价收购了一家瑞士药企,拿到了巴曲酶原料药的“独家代理”。

按理说,既然是独家代理,那挣钱的路子就是把原料药卖给下游药企挣差价,但是自打2019年11月起,下游药企以各种形式求着先声药业卖点货,但先声药业就是不卖,还找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理由,反正就是不给你供货。

那下游企业找别的公司进点货吧?也没辙,“独家代理”,除此之外没有分号。

下游企业数量也不多,就一家,名字叫托毕西。他们生产的巴曲霉注射液是全球独家产品,极其稀缺,干啥用的呢?是脑梗急救中最常使用的特效药,属于救命药的一种

大家都知道,现在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比癌症多很多,脑梗救命药没原料了,事关人命,监管部门特地给先声药业发了个函,过问下。

先声药业回复说:“不报价、不发货是因为自己也在研发,需要原料药满足自用,而且库存也不够”。

听起来合理是吧?实际上,他们自己的研发才刚刚起步,自用的量极其少,投产上市遥遥无期,但反正就是不卖给托毕西。

买不到新原料、库存耗尽的托毕西最终于2020年6月停产了,在那之后,不少医院都无法稳定采购巴曲酶注射液,至于有多少脑梗病人受到波及,我们就不得而知了。

问题来了,为啥先声药业就不给托毕西供货呢?大家一起赚钱不是挺好的吗?

真相很简单,先声药业不为赚点差价,他想要的是托毕西的全部产业。

其实之前,先声药业就不断表达了收购托毕西的意愿,但托毕西也知道,自己手里的药很值钱,自己挣钱不好吗?为啥要跟你做一锤子买卖?一直不卖。

也不知道哪的高手出的招数,先声药业直接把托毕西的上游企业给买了,你连原料都没有,还拿啥搞生产啊?目标也很明确,就是逼你卖公司。至于患者因此受损,那不在人家的考量范围里。

这样的铁血手段,显然得不到市场和舆论的认可。市场监管总局也在调查完毕后,对先声药业开出了一张“反垄断”罚单,直接罚了一亿。

一般的公司收到罚单,行事多多少少会有所收敛。

比如被罚7.64亿的扬子江药业,就在接到罚单后立刻表示服从监管、接受教训,并已采取措施深入整改等等,态度十分端正。

等到了先声药业这倒好,第一时间发了个公告,说:“处罚金额不会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任何重大影响”。

那意思很明显了,罚1个亿没啥感觉,收购还将会继续推进。

耿直吧?

先声药业的老大叫任晋生,最早是靠接手改制药企发家的。随着他的生意日渐起步,柳传志也在2005年对他伸出了橄榄枝,出资2.1亿拿下了31%的股权,甚至亲赴南京参加签约仪式。

昔日的“企业教父”看中的,当然是医药“垄断”背后的巨大商机了。

2006年,任老板一举将抗癌新药、世界首个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“恩度”纳入麾下,借着这股东风,先声药业也在2007年登陆美股,成了纽交所中概药业第一股。

在尝到了甜头后,类似的并购就成了这个公司的主旋律,拳头产品越来越多,治疗范围覆盖肿瘤、中枢神经系统及自身免疫疾病这三大领域,市场规模近万亿。

假如再加上一个巴曲酶,那任老板的商业帝国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。

正是出于这个原因,先声药业一直没停止对托毕西的收购尝试。让人唏嘘的是,尽管收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“反垄断”罚单,但任老板最终还是在事实上做到了“垄断”——

就在今年2月,先声药业发布公告称,在收购托毕西药业100%股权的纠纷中仲裁胜诉。也就是说,托毕西药业100%的股权将从此被卡自己脖子、逼自己停产的仇人收入囊中。

对了,败诉一方还要支付一笔高达5000万元的违约金。

其实相比互联网领域内的反垄断,医药领域内的反垄断更具紧迫性。

由于环保、审批等因素,少数药企往往能轻易切断原料药的供应,抬高原料药价格或者逼迫下游企业出让股权,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各大药企也一直对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各环节虎视眈眈

原材料一旦受制于人,那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。

在医药行业,有一种叫大包的模式。啥意思呢?就是通过垄断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及进口渠道,进而控制中下游的产品价格,涨价的时候疯涨、该降价的时候不降价。

曾经有一个大包去年拿出3个亿垄断了一种胃药原料,把一瓶药的价格3个月内从1.6元抬到8元,这一笔生意做下来,赚了10个亿也不止。

今天是胃药,明天是感冒药,后天是抗癌药和胰岛素,假如放任不管的话,这样的涨价潮总有一天会轮到每个人的头上。

往小了说这会引发不正当市场竞争、提高大家的看病开销,往大了说那就没上限了。

好莱坞大片就很喜欢拍“医药公司垄断救命药,制造公共卫生事件大肆敛财”的题材,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医药巨头的恐怖影响力。

正因如此,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》也随之出炉,总的来说的出击次数不少、处罚范围也挺广。

比如在15-17年,就有三家山东药企合作垄断了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的销售。垄断了之后干嘛呢?那当然是要坐地起价了,短短3年的时间里,这种原料药的销售价格上涨了几十倍。

最后,这三家公司都收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,罚款合计3.255亿。

除此之外,用来生产感冒药的扑尔敏原料药、以及用来生产某种胃药的原料药,都被某些医药公司出钱、出力“垄断”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最后的结果当然也是被罚款、责令整改。

不过相比“垄断”带来的巨大收益,这点罚款实在是九牛一毛。

很多医药老炮们坐起来一合计,往往会得出收益大于风险的结论,更何况风险似乎也没那么大。所以即便是在反垄断不断出击的大背景下,药企巨头们仍然愿意继续尝试。

用一笔罚款换来事实上的“垄断”,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,这事真该管管了。

联系方式
手机:18665676617
Q Q:
微信扫一扫